大岩隧道施工图设计文件(岩石隧道)


2024-09-07

隧道中岩栓是什么意思

1、隧道中岩栓是指在隧道中遇到岩石不稳定时,采用钢筋或锚索等方式将岩石牢固固定住的设备。隧道工程中,难免会面临岩石塌方、岩层断裂等问题,岩栓就成为了贯穿整个隧道工程的有效手段。在隧道中使用岩栓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障隧道的安全和稳定。

2、岩栓:以增加岩体剪力强度来改善岩质,若施预力或与喷凝土共同产生三度空间围岩状态,可形成岩拱增进岩体自持能力。锚杆:主要是靠锚杆和岩体的咬合力,就想带肋钢筋在混凝土中的力一样,当然咬合度不如钢筋混凝土,主要用在边坡防护。

3、深埋隧道中的围岩压力是指隧道周围岩体的应力状态或作用于支护和衬砌上的荷载。 当隧道周围的围岩应力超过其固有强度,导致围岩进入塑性状态时,支护结构将承受围岩的塑性变形产生的压力。 如果围岩进一步达到破坏状态,衬砌将承受围岩的松弛压力。

4、榀,指的是隧道初期支护中的一套格栅钢架或者是型钢拱架。一榀格栅钢架包括格栅拱、连接钢筋,连接钢板,连接螺栓等。一榀型钢拱架包括型钢拱、连接钢筋、连接钢板、连接螺栓等。 常见的描述,上一榀、下一榀,指的是沿隧道轴线方向的连续的每一套完整的格栅钢架或型钢拱架。不存在中一榀的叫法。

5、锚杆的工作原理主要是利用其强大的抗拉能力。当外部载荷作用于结构时,锚杆通过将其固定在稳定的岩层或混凝土中,将载荷转移到这些稳定的部位,从而平衡整个结构的力量分布,防止结构因受力不均而发生破坏。应用领域 锚杆广泛应用于隧道、桥梁、建筑基坑等工程领域。

隧道施工的地质问题

应考虑崩塌,滑坡,泥石流,流沙,溶洞,土洞,瓦斯,围岩,落石等问题。不良地质地段的变异条件是非常复杂的。

由于隧道施工区域地质复杂,裂隙发育,围岩稳定性较差,虽然岩爆风险相对较低,但施工中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处理大跨径开挖的技术问题,如浅埋段和主洞交叉处的塌方冒顶、边仰坡稳定性以及涌水的防排。在塌方防治上,项目采用防治结合策略,对地质进行超前预测,并进行实时监控,确保支护设计和施工质量。

首先是小导管超前支护法,通过小导管强化支护,随后是小导管注浆超前支护法,进一步加固结构。最后,插板法的应用也为隧道顶部提供了低强度的混凝土保护拱。

隧道地质构造主要包括岩石层、土壤层、断层、褶皱、节理和裂隙等。这些地质构造对隧道的稳定性、施工难度和安全性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首先,岩石层是隧道地质构造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岩石的硬度、节理发育程度、风化程度等都会影响隧道的施工方法和支护措施。

主要原因有:1)、地质因素:在隧道施工中,局部地段地质构造变化、断层破碎带、软弱夹层等工程地质条件变化,如果施工预防措施不当、不及时,极易造成隧道塌方事故。

岩溶地区隧道施工综合预报技术案例分析?

结合现有的技术经济条件,对隧道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良地质灾害实施高准确率的超前预测成为国内外工程地质和隧道工程界关注而又未能很好解决的难题[4,9]。

该隧道全长近800米,最大埋深250米,其中部分灰岩段有多个岩溶发育,且与地表落水洞和地下河相连。通过高密度电法与地震法的预警,专家何发亮(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等采取预防措施,成功避免了潜在的地质灾害,确保了隧道的安全施工。

结构处理技术则是针对岩溶区隧道可能出现的结构损伤问题,如裂缝、塌方等,提出了针对性的修复和加固措施。最后,结构长期受力特征分析部分,深入研究了隧道在长期运营中的力学行为,为确保隧道的长期安全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支持。

预报系统TST广泛应用于多种隧道与地下工程的施工,包括铁路、公路、水利水电、矿山以及城建领域的钻爆和盾构/TBM掘进。其主要功能是预报地质构造、含水带、岩溶、瓦斯构造、采空区以及岩爆区域,预测范围可达100-200米。以岩溶地区顶效隧道为例,该隧道位于汕头--昆明高速路段,地质复杂。

处理不当极易造成冒顶事故,同时爆破强度易造成浅埋段地表建筑物结构破坏,本文通过实例探讨隧道穿越浅埋段岩溶区域时对开挖爆破及建筑物安全的控制。2工程概况隧道主要地层岩性为二叠系的灰岩、泥岩及页岩和龙潭组的煤系地层和三叠系的灰岩、泥质灰岩、页岩。

大断面扁平隧道施工方法有哪些其适应性如何

1、解决好上、下半断面作业的相互干扰问题。微台阶基本上是合为—个工作面进行同步掘进;长台阶基本上拉开,干扰较小;而短台阶干扰就较大,要注意作业组织。对于长度较短的隧道,可将上半断面贯通后,再进行下半断面施工。(2)下部开挖时,应注意上部的稳定。

2、台阶法也叫半断面法。将断面一分为二进行开挖,是全断面法的变化方法,它使用的前提是围岩能在短期内自稳,这种施工方法被国内绝大多数隧道所采用。台阶法包括长台阶法、短台阶法和微台阶法等三种,其划分是根据台阶长度确定。

3、这种方法是先挖一边,然后做一个中隔壁,再去挖另一边。适用于地质比较软弱的区域。这种方法在施工进程上会比较慢,但是在安全性上比较好,在围岩不够稳定的情况下可有效规避一些风险。

4、明挖法 明挖法施工的地下铁道区间隧道结构通常采用矩形断面,一般为整体浇注或装配式结构,其优点是其内轮廓与地下铁道建筑限界接近,内部净空可以得到充分利用,结构受力合理,顶板上便于敷设城市地下管网和设施。缺点:断面尺寸多变的区段适应能力差;新型盾构购置费昂贵,对施工区段短的工程不经济。

5、隧道施工方法,具体如下:全断面开挖法,全断面开挖法就是按照设计轮廓一次爆破成形,然后修建衬砌的施工方法。适用条件,I~IV级围岩,在用于Ⅳ级围岩时,围岩应具备从全断面开挖到初期支护前这段时间内,保持其自身稳定的条件。有钻孔台车或自制作业台架及高效率装运机械设备。

6、隧道施工方法:先拱后墙法 漏斗棚架法 台阶法 全断面法 上下导坑先墙后拱法 蘑菇形法 侧壁导坑先墙后拱法 爆破开挖 矿山法 先拱后墙法 也称支承顶拱法。在稳定性较差的松软岩层中,为了施工安全,先开挖拱部断面并即砌筑顶拱,以支护顶部围岩,然后在顶拱保护下开挖下部断面和砌筑边墙。

软弱岩体与隧道围岩大变形问题

1、在浅埋隧道中,常因风化程度高,岩石性质变得极其软弱,隧道极难支护;在深埋隧道开挖条件下,可能出现围岩片帮、溃曲和底鼓等大变形现象,严重影响隧道施工安全和支护方式的选择。

2、水文因素:在隧道施工期间,岩土中的水文条件变化可能对隧道稳定性产生影响。例如,水分的流动可能破坏岩体的结构,特别是在软弱面附近,这可能导致岩体的不稳定和坍方。此外,雨水渗入断裂带或裂隙中,可能形成滑动面,使得岩石之间产生滑动,从而引发内力挤压变形,增加了坍方的风险。

3、中达咨询就软弱围岩隧道超前预支护技术和大家说明一下。隧道通过软岩是一个经常遇到的麻烦问题,采用何种掘进方法、何种支护结构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

4、软弱围岩指岩石强度低、承载能力差的岩体,一般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小于15MPa。高地应力是相对于围岩强度而言的,围岩强度与内部最大地应力比值达到一定水平时被称为高地应力。研究表明,围岩强度应力比越小,隧道开挖后塑性区越大。软岩隧道变形可达10cm以上,甚至100cm以上。

5、但由于左洞埋深较浅,基岩裂隙较发育,又由于当时雨水较大,雨水由裂隙渗入隧道对围岩的稳定性产生了极其不利的影响,在进尺过程中掌子面出现了不利的节理组合以及不利的围岩组成形式,按照工程地质调查与推断的地质超前预报方法,通过对掌子面的地质素描及地质分析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了及时准确有效的超前预报。

大坂山隧道介绍?

大坂山隧道 进口路面中心标高37975米,是海拔高度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道路隧道。施工中第一次应用国际通用的F1D1C管理模式,并采用了防洪泄水洞、排水板、土工布、保温层、防风保温门等多项先进防冻、胀措施。

宝库峡大坂山隧道是一项令人瞩目的工程,全长达到1530米,隧道设计得宽大而坚固,净宽5米,净高4米。它的建设是一项重大的里程节省工程,减少了2公里的行车距离。大坂山隧道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是目前亚洲海拔最高的隧道,世界排名第二,这在隧道建设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年8月18日,大坂山隧道正式开工,于1998年11月28日胜利贯通,于1999年8月18日正式通车。隧道净宽5米(其中行车道宽7米),净高5米,隧道长1530米,进口路面中心标高37975米,是海拔高度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道路隧道。

如果是坐汽车的话,最高的地方是大通县与门源县之间的大坂山隧道。大坂山隧道位于国道227线(西宁至张掖)104公里至109公里的大坂山越岭地段,处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祁连山山脉东段大坂山中段。大坂山隧道进口路面中心标高37975米,当时是海拔高度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道路隧道。

隧道坐落在青藏高原东北部,祁连山山脉的东段,具体是在大坂山中段的崇山峻岭之中。大坂山区呈现出一条北西西走向的狭长中高山区,其地形陡峭,公路路线设计不得不迂回曲折以适应地势。这里的平均海拔大约在3650到3900米之间,相对高度差约为300米。